两类ENSO与IOD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pdf
基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数据集等,本文研究了1951-2018年期间两类ENSO型与IOD事件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变化和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无论IOD发生与否,相较于东太平洋增暖年,中太平洋增暖年季风槽偏强、偏北,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多,生成位置偏北.IOD联合发生对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不大,但季风槽位置均明显东伸,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因子随之向东偏移,造成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东太平洋增暖(中太平洋增暖)独立发生年赤道东(中)太平洋的暖海温激发了强(弱)的上升运动,相应地,热带西太平洋的下沉支位置偏强(偏弱),不利于(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的发展,季风槽偏弱(偏强);Hadley环流的异常上升气流位置偏南(偏北),其北侧的下沉气流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南(偏北),不利于(有利于)季风槽的向北推进.两类ENSO与IOD联合发生时,赤道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显著加强并向东扩展,异常的Walker环流的上升支有所东移,赤道地区西风异常加强并东扩,使得季风槽位置更加偏东.
作者:周群魏立新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
母体文献: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
会议时间:2019年10月1日
会议地点:三亚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P4P73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 季风槽 热带气旋 生成频数 生成位置
在线出版日期:2022年8月19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6.54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