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关于构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的治本之策.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环节,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石.由于受重刑轻民习惯思维的束缚,在生态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对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未予足够重视甚至忽视,严重影响着司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环境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罪,犯罪客体是包含财产权、人身权、环境权为一体的复合客体,环境刑事违法通常表现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形式,成为一种环境公害,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远大于单纯的事后惩治行为人.因而,将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不仅可行而且成为必然.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就是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最大限度修复生态环境,从而有条件地对损害环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从宽处理.为此,要按照"环境有价、损害赔偿"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依照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办法等标准,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综合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督促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困局.
作者:杜佳蓉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050061
母体文献: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7年9月13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内蒙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D92S15
关键词: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制度 恢复性司法理念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6月23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229.72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