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行的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城镇立体化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方面它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城市绿地减少、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路面硬化及城市原有的空间有机联系的和谐生态结构发生变异,进而引发城市—自然(环境)—人多元生态伦理关系的紧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协调城市—自然(环境)—人多元生态伦理关系,构建美丽中国的生态之"行"?首先在其规划与设计的理念上,必须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和"以环境为本"的统一;在运作过程中,须从局部规划、短期规划转向、总体规划和长期规划;由原来单一化运作转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联合,并且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须遵循珍爱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不仅要珍爱人的生命,也须珍爱绿化植物的生命、珍爱环境.另外,还须对以上诸方面的实施过程建立相应的评估与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要通过多渠道的教育途径,全面加强全体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路德即交通道德意识.通过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全面提升公民的生态道德与交通道德品性,让恪守生态道德、交通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作者:陈爱华
作者单位:
母体文献:中国智库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智库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
会议时间:2016年1月8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文明智库,世界杰出医师协会
语种:chi
分类号:I20B82
关键词:城镇规划 立体交通 生态伦理 监督机制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12月10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535.34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