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大庆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进入两驱并存的高含水阶段,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无效驱替增加,剩余油挖潜难度日益加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荧光薄片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该油层的微观剩余油类型、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微观孔隙结构以发育大孔喉半径为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连通性;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呈现束缚态、半束缚态、自由态等3种赋存状态,进一步可划分为膜状、簇状、网络状(连片状)、粒间吸附状、喉道状、角隅状等6种类型,且以前3类微观剩余油为主;微观剩余油成因机理复杂,主要受到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以及驱替方案的影响与控制.
作者:张景军 高梦晨 张雁 李洪男 王利军 Author:ZHANGJing-jun GAOMeng-chen ZHANGYan LIHong-nan WANGLi-jun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
刊名:当代化工 ISTIC
Journal:ContemporaryChemicalIndustry
年,卷(期):2023, 52(5)
分类号:TE38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 微观剩余油 分布规律 成因机理
机标分类号:TE327P618.13TE122.2
在线出版日期:2023年7月7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期刊论文] 当代化工--2023, 52(5)张景军 高梦晨 张雁 李洪男 王利军大庆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进入两驱并存的高含水阶段,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无效驱替增加,剩余油挖潜难度日益加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荧光薄片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Distribution Law and Genesis Analysis of Micro-Residual Oil in the Class I Reservoir in Lamadian Oilfield
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pdf
- 文件大小:
- 9.44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