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渗坑及沟渠泥水共治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研究
摘要:针对渗坑和沟渠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和底泥中污染物有毒有害、易富集的问题,分别采用"曝气充氧+生物菌剂"原位措施、"水解酸化+曝气调节+絮凝沉淀+SBR"异位治理工艺、"pH调节+化学氧化"原位措施及自主研发专利"底泥重金属污染模块化异位治理方法"进行治理.经治理,废水中挥发酚、TP、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95%、97%、98%、95%,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输送回原沟渠.底泥中Zn、萘、苯胺、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的去除率分别为75%、0.98%、0.95%、0.94%、0.99%、0.97%,低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三次征求意见稿)住宅类用地筛选值要求,送至当地砖厂进行资源化利用.
作者:顾俊杰 范洪凯 周国峰 苟晓东 苏强Author:GuJunjie FanHongkai ZhouGuofeng GouXiaodong SuQiang
作者单位: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
刊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
年,卷(期):2023, 48(10)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渗坑和沟渠 生物菌剂 SBR 底泥污染模块 资源化利用
Keywords:pitsandditches biologicalbacteriaagent SBR sedimentpollutionmodule utilizationofresources
机标分类号:X703.1TU991TM71
在线出版日期:2023年11月7日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渗坑及沟渠泥水共治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研究[
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 48(10)顾俊杰 范洪凯 周国峰 苟晓东 苏强针对渗坑和沟渠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和底泥中污染物有毒有害、易富集的问题,分别采用"曝气充氧+生物菌剂"原位措施、"水解酸化+曝气调节+絮凝沉淀+SBR"异位治理工艺、"pH调节+化学氧化"原位措施及自主...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渗坑及沟渠泥水共治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研究 Process Design and Operation Effect of Mud-water Treatment in Soak-pit and Ditch
渗坑及沟渠泥水共治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研究.pdf
- 文件大小:
- 6.71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