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原地浸矿采矿法氨氮对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
原地浸矿采矿方法采用的浸矿液一般为浓度1~2%的硫酸铵溶液,浸矿液注入矿体后,由于矿土对氨氮的置换和吸附、硫酸铵浸渗液的渗漏,则会对浸渗区(或开采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造成氨氮超标,特别是浸渗区内,氨氮超标严重.为了保护一方水土,在采用原地浸矿采矿方法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例如自然分解、清洗采场、设置过渡带、加强集液效果及监测监控措施等,均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氨氮对土壤和附近水体的影响.对于原地浸出采矿方法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本文论述中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后,遗留的氨氮对矿土及附近水系等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实际生产及理论论证上,均是基本可控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采用原地浸矿采矿方法进行开采,开采工艺相对原有的池浸和堆浸工艺,原地浸矿工艺不但几乎不破坏植被,而且没有尾砂排放,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稀土资源回收率大于80%;浸矿剂循环利用,几乎不排放。如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后,迄今为止,原地浸矿是离子型稀土资源提取高效环保的最先进工艺技术,是国家强制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
作者:郑伟强
作者单位: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母体文献:2016全国稀土冶炼与环境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6全国稀土冶炼与环境保护技术交流会
会议时间:2016年9月6日
会议地点:南宁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TD8TF8
关键词:稀土矿 原地浸矿法 氨氮 生态环境
在线出版日期:2017年12月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732.46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