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有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特性之研究
人类向来对於极大或极小的事物有着探索的兴趣,微如尘埃必须藉由精密仪器才能辨识的纳米尺度粒子就是一例.2到10nm粒径的半导体材料粒子蕴含着深奥的量子现象,照光竟能放出前所未有的高纯度萤光,科学家称这个纳米级半导体结晶(Nanocrystals)为量子点(QuantumDot,QD).这种新领域材料迅速照亮了显示器的研发之路,突然间这种半自发光的材料成了媲美OLED材料的广色域材料首选,LCD色域达100%不再是梦想,也让低迷许久的显示器研发注入新篇章.或许量子点材料理论模型有点难懂,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量子点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探究,举凡LED、照明、太阳能电池、生物标记、生物影像、新发光模式显示器等都有大量的研发.2001年,MIT发表以QD当发光体的QD-LED在当时引起广泛注意;2013年,光激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方式的量子?增亮膜(QuantumDotEnhancementFilm,QDEF)产品方案由光学膜大厂3M公司与量子点的生产公司Nanosys联手推出,应用於LCD电视的背光.由於蓝光LED与绿/红光的量子点都有发光光谱半高宽较窄的优势,使得QD-LCD的色域范围一举突破100%NTSC,直追上发光型(To0-emitting)OLED萤幕.在PL模式的应用已步入量产化的同时,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e;EL)模式的发展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不同於PL模式导入LCD,EL模式通常导入OLED元件应用,取代有机发光层,称为QD-LED.材料是新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含镉系列之量子点具高毒性,在制备成各类的应用端产品後,对环境伤害相当大,考量到环保问题,无镉量子点材料的开发是必要的,但无镉材料效率较差,且半波宽较宽,效率的提升及半波宽的控制为无镉量子点开发之重点,本论文也为此研究有机钙钛矿结构量子点.
作者:陳隆建李冠霖陳世祐
作者单位:臺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
母体文献:海峡两岸第二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海峡两岸第二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日
会议地点:浙江绍兴
主办单位:中国照明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有机钙钛矿量子点 发光特性 光吸收 光激发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3月22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5.09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