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我国水泥生产现状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联性分析
1824年英国人J.Aspdin将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经烧制、磨细生产出水泥,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城市的扩张和道路的延伸,世界水泥产量不断刷新记录.中国自1985年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以来,30多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到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2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强大的生产能力源自技术和装备的进步,高效立式辊磨及选粉机、低压损预分解系统、辊压粉磨系统等一系列新型生产装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随着生产工艺和装备的发展,中国水泥产品的性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早强、高比表面积、高混合材掺量水泥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由此引发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提出水泥生产过程中,在满足标准要求和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适当的生产配方,合理控制C3S和C3A含量,提高C2S含量,并加快熟料冷却速度,有助于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水泥生产中定期作颗粒级配测定,应调整粉磨参数使水泥颗粒级配更合理。在标准稠度用水量偏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水泥比表面积,以利于降低混凝土早期发热量,改善外加剂适应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混合材单独粉磨,控制混合材粒径不过粗,水泥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掺加混合材,不违规超量掺加。
作者:王小平
作者单位: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阳550000
母体文献:第一届全国水泥质量控制技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水泥质量控制技术论坛
会议时间:2017年7月20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水泥协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水泥生产 混凝土 耐久性 工艺优化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10月26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399.94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