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浅谈广州南沙文物国保单位与民间建筑遗产再利用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虎门炮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较为著名的纪念性建筑,腐败的晚清政府在这里开始被洋人的枪炮击倒,林则徐、关天培等人在这里用汗水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这既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南沙当地的麦氏大宗祠和善轩书室,是广府祠堂中极富代表性的民间建筑,是古代宗祠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里宗祠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广州南沙,有虎门炮台这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善轩书室这样的民间宗祠建筑,而对于这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建筑遗产,如何更好地进行再利用是一个难题.究其根本,是上述两类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对于建筑遗产再利用管理模式本质上的不同.本文力求通过深入挖掘文物国保单位和民间建筑不同的性质,探究其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进而发现更好的管理模式,以发挥其在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方面的社会价值.
作者:栾成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
母体文献:广东省建筑遗产合理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广东省建筑遗产合理利用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5年3月9日
会议地点:广东云浮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厅
语种:chi
分类号:TU-TU9
关键词:文物国保单位 民间建筑遗产 资源再利用 管理模式
在线出版日期:2018年11月22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451.44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