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秘色瓷工艺探讨
晚唐上林湖越窑的“瓷胎匣钵”与封口涂釉具有改善烧成温度和气氛的作用,达到提高釉中Fe2+浓度,能烧制出青绿色高质量产品。但是“一匣一器”必然导致工艺复杂,成本高企,使得这种技术不能普遍采用,因此烧制优质的青瓷十分难得,秘色瓷是优质的越窑青瓷。实验通过控制烧成制度等工艺过程,分别制备高浓度Fe2+或Fe3+模拟瓷釉样品,据此在CIE1931色度坐标中定位越窑青釉瓷的色度分布形态,指出秘色瓷或越窑优质青瓷呈色区位。为评价越窑青瓷釉色提供了方法。
作者:徐霁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200050,中国
母体文献: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会议时间:2015年10月26日
会议地点:上海
主办单位: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K87
关键词:秘色瓷 制备工艺 烧成制度 色度分布
在线出版日期:2016年8月2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937.99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