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及制约因素
该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产生的基础.隐性否定词也对羡余否定的形成产生基础性的制约.根据意义来源不同,隐性否定词的否定强度并不一样,从而导致了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不一样.否定意义来自于断言的隐性否定词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最弱,来自于衍推的最强,来自于预设的其次,来自于会话含义的再其次,这在数据统计上具有明显的表现,形成一个陡峭的曲线图.
作者:陈秀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母体文献:第十六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13日
会议地点:南京
主办单位: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H14R77
关键词:羡余否定 隐性否定词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7月2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807.98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