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基于掺硼硅量子点的类神经突触光电器件

14 0
admin 发表于 2024-12-10 14: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文档名:基于掺硼硅量子点的类神经突触光电器件
突触是生物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对外部信息的处理与储存也强烈依赖于突触的可塑性.例如短程可塑性(STP)使得突触在神经回路中具有执行关键计算的能力.因此,以硬件方式实现神经元计算的主要挑战在于开发出类神经突触器件或网络.类神经突触器件的刺激方式可以是电或光刺激.掺硼硅量子点在禁带中引入了带尾态,使得硅量子点的光学禁带宽度有一定程度的窄化,有望实现基于掺硼硅量子点紫外-近红外宽光谱响应的光刺激类神经突触器件.利用冷等离子法制备出尺寸为7-8nm,载流子浓度约为4.5×102cm-3的掺硼硅量子点.随后,将配制好的掺硼硅量子点墨水旋涂到玻璃/ITO基底上,形成光电器件的活性层,最后沉积Al作为顶电极.通过吸收光谱可以发现,掺硼硅量子在紫外-近红外区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在532nm和1342nm光刺激下,器件表现出了光响应特征.光电流表示后突触电流(EPSC),模拟出了光刺激下突触的STP可塑性.随着光刺激持续时间从1s增加到20s,EPSC逐渐增加到趋近于饱和(5V偏压下).当两束间隔时间为3s的脉冲光刺激依次作用于器件时,如图1所示,第二次光刺激引起的EPSC得到了增强,模拟出了突触的PPF可塑性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两束连续光刺激间隔时间从1s增大到20s,PPF因子(图中A2/A1)分别从135%(532nm)和130%(1342nm)逐渐减小到趋于100%.这与突触的PPF可塑性特征十分吻合.
作者:谭华皮孝东杨德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母体文献:第十二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7年5月25日
会议地点:厦门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浙江大学
语种:chi
分类号:TN3TB4
关键词:光电器件  类神经突触  掺硼硅量子点  制备工艺  可塑性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6月22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2024-12-10 14:29 上传
文件大小:
351.09 KB
下载次数:
60
高速下载
【温馨提示】 您好!以下是下载说明,请您仔细阅读:
1、推荐使用360安全浏览器访问本站,选择您所需的PDF文档,点击页面下方“本地下载”按钮。
2、耐心等待两秒钟,系统将自动开始下载,本站文件均为高速下载。
3、下载完成后,请查看您浏览器的下载文件夹,找到对应的PDF文件。
4、使用PDF阅读器打开文档,开始阅读学习。
5、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联系QQ客服。

本站提供的所有PDF文档、软件、资料等均为网友上传或网络收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 手机访问
    微信扫一扫
  • 联系QQ客服
    QQ扫一扫
2022-2025 新资汇 - 参考资料免费下载网站 最近更新浙ICP备2024084428号
关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