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古建筑防雷设计与防火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民国初期,现遗存的古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2017年,国务院已公布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42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多均与古建筑的遗存相关,其中约1882处为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均由国家统筹实施文物保护的"三防"工程(安防、消防、防雷).因此古建筑的防雷方案如何匹配文物保护、并形成适度有效的防护确实值得谨慎、科学的实施.对古建筑实施雷电风险评估,意义重大。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雷电预警技术的出现,对古建筑雷电防护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方案可以配合预警技术同时实施。目前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北京故宫均实施了雷电预警系统,其中布达拉宫的雷电预警系统可以提前0.5-1小时进行雷电预警。
作者:胡登峰厉守生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年会
会议时间:2018年4月1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古建筑 防雷保护 风险评估 预警技术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11月18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3.08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