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沉水植物和铜锈环棱螺不同组合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底栖动物和沉水植物均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较好地共存,但二者相互作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比较复杂.本研究以一种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和两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为例,研究不同密度底栖动物和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共存对水质的影响及底栖动物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铜锈环棱螺设置三种密度:对照组(CK)为0个/m2、低密度组(T1)为200个/m2、和高密度组(T2)为400个/m2,沉水植物设置为:苦草组(Vn)、金鱼藻组(Cd)、苦草与金鱼藻组合(VnCd),两因素交叉,结果表明:1)水体电导率随着铜锈环棱螺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实验结束Vn、Cd和VnCd组T2处理相对于CK分别增加了20.6%,22.2%和19.0%;2)随着铜锈环棱螺密度的升高,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显著提高,Vn、Cd和VnCd组相对生长率T2分别是CK的2.16、1.66和2.29倍;3)水体氮的去除率随螺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Vn和Cd组对水体氮的去除率T2相对于CK分别下降了70.0%和64.5%,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水体磷的去除率组间没有显著差异.4)铜锈环棱螺不同密度对水体氮含量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贡献率达64%,沉水植物不同物种对水体磷含量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贡献率达72.54%.本研究表明铜锈环棱螺的存在能够增加水体电导率,提高沉水植物的生长率,但降低了水体氮的去除率.总体上,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金鱼藻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苦草.
作者:李威 刘金福 胡淑芳 陈楠 陈宇炜 丁惠君 代涛涛 楼倩 钟家有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9
母体文献:2020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2020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7日
会议地点:南昌
主办单位:江西省水利学会,河海大学,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语种:chi
分类号:X52S9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 沉水植物 铜锈环棱螺 水质分析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8月3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