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域聚球蓝细菌赤潮及成因分析.pdf
根据2007年春季水体调查,在站位A1(30°N,123°E)监测到一起聚球蓝细菌赤潮,该微微型生物密度近2×106cells/mL数量级,对叶绿素贡献率达90%.经比较近20年东海毗连长江口海域聚球蓝细菌的丰度,该海域形成蓝细菌赤潮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盐水平的不断升高,水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源;伴随着全球温度变暖,东海海水水温整体不断上升;主要捕食者异养鞭毛虫数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降低了捕食压力.
作者:张昊飞刘材材邓邦平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1206;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6
母体文献:海洋开发与管理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第二届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日
会议地点:苏州
主办单位: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社
语种:chi
分类号:TE5P73
关键词:海洋污染 赤潮成因 聚球蓝细菌 营养盐 海水水温 捕食者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11月20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22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