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秸秆对低温热解修复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pdf
本研究利用低温热解技术对重度汞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以修复前土壤为对照,将腐熟秸秆作为外源有机质按不同配比添加入修复前后土壤中,探索修复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为修复土壤的复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解技术主要去除了重度汞污染农田土壤中73.17%的有机结合态汞和57.80%的残渣态汞.添加秸秆后土壤中汞形态转化复杂,总体表现为残渣态汞不断向其他形态的汞发生转化,尤其向有机结合态汞转化明显.与原土相比,实验配比(m土壤∶m秸秆∶m水)为4∶1∶4的土壤中汞的活性明显增强,修复前土壤有效态汞含量增加约5倍,修复后土壤有效态汞含量增加34.76%,而在其他实验配比条件下,修复前土壤有效态汞含量无明显差异,修复后土壤有效态汞含量明显降低51.56%~70.70%.修复土壤中溶解态与可交换态汞主要与有机结合态汞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残渣态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作者:余志 赵婷 张军方 徐猛 柴嘉琳 瞿丽雅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贵阳550023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贵阳55002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母体文献:全国第三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全国第三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7年8月1日
会议地点:贵州铜仁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部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土壤汞污染 赋存形态 低温热解 腐熟秸秆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4月1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46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