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北岸海雾的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pdf
利用渤海湾海洋气象与生态监测网2015年-2019年观测数据,综合NCEP的2.5°×2.5°和FNL的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影响因子、环流形势和水汽条件分析了渤海湾北岸海雾的形成机理,并实现了海雾能见度参数化方案的本地化.结果表明:海雾出现时,渤海湾北岸主要受偏东和偏南风控制,同时北风和西风也占一定的比例;风速在2m/s左右时海雾发生的次数最多,3级风(5.4m/s)以内出现的海雾次数比例达92%,风速超过3级时,海雾个例不仅数量显著减少,出现的时间也不连续,风速在3级以内的偏南和偏东风最有利于渤海湾北岸海雾的发生;当相对湿度增大并超过90%时,渤海湾北岸很可能出现低于500m的大雾.相对湿度达98%时,空气接近饱和,海雾出现的频次陡然增多;副高的强度和位置、从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水汽通道均与年雾日数存在显著的关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渤海湾北岸当年海雾日数的变化;所建立的VIS-LWC和VIS-RH能见度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渤海湾北岸海雾的预报预警业务中.
作者:龙强 王锋 米欣悦 王畅 刘跃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15;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海洋气象探测试验基地,河北唐山063015唐山市曹妃甸区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15;唐山市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海洋气象探测试验基地,河北唐山063015
母体文献: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0年12月18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P42P4
关键词:海雾 能见度参数化 形成机理 预报技术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6月1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85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