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压力增大,封闭式住区逐渐显现出弊端.土地资源浪费、公共绿化缺失、街道活力丧失等一系列问题的突现,让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居住模式.本文从国内开放式小区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其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较为可行的规划模式,提出了开放式小区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未来开放式小区的推广提供了借鉴.新建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立体式布局或混合式布局的模式,根据上层规划确定的各个社区的规模,实际需要等确定不同的规划模式。大中城市中的中心地段,寸土寸金,立体式布局可满足城市对道路、绿化的需求;并且大中城市,尤其是中心区内,拥有较高的容积率及建筑密度,现今的居住建筑大多呈高层典式住宅,外观设计大同小异。立体式社区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对道路开放、绿化及公服开放的同时,增加空间绿化,提高城市的建筑质量与建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开放式小区普及的同时,城市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意性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将园林景观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建成私家园林或是公共活动空间。而在新建的开发区或是CBD商务中心,尤其是基地留有观赏性较高的景观或是遗址,用地混合性要求较大,对道路的流通性、绿化等公服设施有较高的需求,根据每个人的经济水平的不同,需要不同规模、不同高度、不同形式的住宅。因此,混合式社区布局的规划较为符合。对于已建的封闭式小区的改造,因有些小区环境卫生处于落后阶段,改造的首要任务应是对园区内的环境及街道进行必要的整治,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氛围。除此之外,改造并不意味着立刻将所有现有封闭式小区围墙立刻拆除,而是要有计划,针对各个小区的现实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分程度的逐步开放。开放式小区并不单纯指拆围墙,而是根据现状道路用地紧张、公共绿地稀缺的情况下产生的大政策。因此,应在保证社区安全的同时,增加各小区之间的邻里互动,复苏街道活力,循序渐进的将封闭式小区改造为开放式小区。将原有的围墙拆除,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公共化后,为保证社区必要的安静与安全,建立较为封闭的居住组团,仍可保证组团内部的安静与安全,保持组团内部的私密性。
作者:张瑞雯付士磊刘叶徐海成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母体文献:
会议名称: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6年10月13日
会议地点:海口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TU9X3
关键词:城市规划 开放式小区 立体式布局 居住结构
在线出版日期:2017年3月3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2.35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